近年来,张家港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张家港湾”作为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具体行动,整体推进沿江生态环境修复、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着力打造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样板。相关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并入选“苏州十大民心工程”、“江苏省沿江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标志性工程”,成为全省20个沿江特色示范段之一
困局:临江难见江,近水难亲水
“张家港湾”上起老沙码头,下至段山港,全长约12公里。改革开放后,张家港市依托长江岸线和天然良港,造就了沿江经济带的“百里繁华、千帆竞发”,但也一度因过度开发,造成砂石遍地、生态失衡,给长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与创伤,生产岸线一度高达9公里,让沿江居民“临江难见江,近水难亲水”。特别是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沙码头,作为张家港最早的生产性码头之一,占用长江岸线1.53公里,曾经密布8处散货码头和7万平方米堆场,周边夹杂了散乱污企业、违章建筑和畜禽养殖场,不仅侵占了部分长江滩涂,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让附近的群众深感不满、多生怨言,涉及老沙码头的环境信访问题一直居高不下。
破题:践行“两山论”,保护“母亲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分别在重庆和武汉主持召开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确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为永葆“母亲河”生机与活力,规划了路径、开出了良方。张家港市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针对沿江岸线开发比例高、城市“亲水空间”少等一系列沿江环境问题,研究制定了《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累计投入资金617.9亿元,大力实施十大板块提标、百里岸线还绿、千企腾挪扩容、万顷良田保护的“十百千万”工程,并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总投资37.6亿元的“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总投资37.6亿元,构筑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努力还市民群众“一江清水、两岸葱绿”,满足百万港城人民“见江亲水”的美好心愿。
蝶变:擘画最美江景,重塑绿水青山
以百年江堤提升、水产养殖清理、生产岸线腾退、生态环境修复、交通道路优化“五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展现万里长江“最靓一段”,长江沿岸的生态变好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增强了。
突出生态优先,打造绿色浸润的“最美江滩”。以“平林大江、湿地慢滩”为主题,将9公里的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拆除沿江企业10余家,拆除违建10万㎡,清理畜禽养殖161户,保留少量工业遗址,恢复长江自然芦苇滩涂湿地30公顷,种植乔木15000多颗,营建湿地与森林共生的生态防护林带,勾勒富有“港城记忆”的最美江滩。
坚持规划先行,打造颜值靓丽的“最美江堤”。结合百年一遇江堤建设,对江堤内、外侧以及周边配套观景亭、塔、轩及驿站等设施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将原来堤顶路面宽6.5米、黄海高程6.8米,改造提升为宽9米、黄海高程7.66米,打造融防汛通道、健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亲江步道,塑造开阔大气的城市滨江前沿空间,将原海事灯塔改造成为“鱼跃龙门”观景台,成为张家港“网红打卡地”。
聚焦富民利民,打造乡愁可溯的“最美江村”。通过农户环保拆迁808户、保留农户3200户,生态治理河道14条。沿江的5个村庄,提档升级民宿休闲、传统种植、江滩芦苇观光三大产业,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打造以江畔风光为特色、红色文化为内涵的生态景观村落。位于永兴村的2宗商业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已于1月18日成交发证,将用于精品民宿开发,是苏州市首批上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地块之一。
倡导绿色发展,打造独具内涵的“最美江湾”。综合运用生态湿地、海绵城市、立体园林等生态技术,构建以滨江景观带、江滩观光园、百亩漫花园、湿地体验园为特色的“一带三园”景观结构。特别是依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试点,因地制宜推进“堤坡覆绿、还滩于江、植树造林”三大工程,新增中山杉、香樟等各类乔木1.1万棵,着力修复生态基底,恢复成原有、原生的自然长江滩涂湿地,新增生态用地440亩。主动呼应双山、香山两大生态地标,推动形成“山的形状、岛的韵味、江的风情”滨江特色,构建张家港沿江旅游观光的新品牌。
张家港地处“江尾海头”,因长江而兴,受长江滋养,保护好“母亲河”、守护好“生态带”,张家港市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但凡涉及到长江沿线,张家港市首先考虑的是保障与守护,一切让位生态环境,切实为港城守住“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目前,绵延12公里岸线的“张家港湾”现已基本成形、崭露新姿:水清鱼跃、岸绿景美,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频频现身,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下一步,张家港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美丽江苏”建设的工作部署,更大力度加强沿江生态环境治理,努力把长江张家港段建成生产发展、生活文明、生态优良的高质量发展典范。
附件:前后对比影像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