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种的花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经营民宿的缪慧,正忙着更换花园的喷淋系统。“现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缪慧说。
近年来,高淳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围绕“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改革探索,构建形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一套核算指标、一项核算标准、一套核算表格、一个考核办法、一批应用场景的“五个一”体系,有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生态赋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好山好水好空气,已成为高淳的生态名片。
“守着好生态过上好日子,作为高淳人真是挺幸福的。”来到高淳青山茶场,这个拥有近5000亩茶园、西倚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省市名优茶生产基地,不仅满园绿色、风景秀美,更辐射带动周边茶园上万亩。
生态赋能,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高淳土生土长的魏清在外打拼多年,因思念家乡的好山好水,便回到老家东坝镇承包了200多亩地,搞起了生态农业,一干就是9年。如今,他共承包土地4000亩,牵头成立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创设了“禾田之美”农产品品牌。
每年魏清都会把部分承包的土地用来休耕,每次新米上市前,合作社也会聘请第三方对耕地的土、水、大气进行检测。“有了这些检测数据,大米卖好价才有保证。”好生态也给了魏清不一样的惊喜,目前,最好的大米1公斤可以卖到30多元,合作社12名社员,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
点绿成金,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高淳绿色发展的支撑点。高淳区委书记刘伟表示,近年来,高淳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经济,充分运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手段,加快产业能级提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固城湖碧波荡漾,为当地的螃蟹产业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条件。高淳区发改委副主任黄翔介绍,通过科学养殖,高淳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健康平衡,同时,螃蟹等的产业化养殖带动了水草种植、水产品深加工、商贸零售以及全域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高淳区螃蟹养殖面积达21.2万亩,总产量超1800万公斤,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达1.9。
另一方面,高淳积极做优智造经济,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基本形成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2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8%。
喜悦科技就是高淳本地孵化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董事解金亮告诉记者,公司专注于综合消毒灭菌服务,高淳经济开发区为公司打造了适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公司则服务了很多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客户,实现了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先行探索,量化全域生态产品价值
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为高淳人民开启了致富之路。“点绿成金”如何实现?2020年9月,高淳发布的GEP核算体系,道出了答案。
据了解,该核算标准设定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人居文化服务3个一级指标,以及农业产品、土壤保持等18个二级指标。“这套体系设置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通过先进的算法充分挖掘出生态产品价值,可复制性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国家科技评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俞晓平表示。
“通过建立GEP核算体系,高淳的美丽生态有了扎实的数据支撑。”负责主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介绍,2019年,高淳区的绿色“家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约为1575.71亿元,为当年全区GDP的3.4倍。2020年,高淳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约为1656.07亿元,较2019年增长5.1%。
一组组数据,就是丈量全区生态价值的绿色标尺。刘伟认为,GEP考核指挥棒,就是要把生态的保护和提升,把“两山”理念融入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让生态资产保值增值。
捧好绿水青山“金饭碗”,蹚出“两山”转化新路径,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高淳还在进一步探索。比如,当前全域覆盖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增值手段、交易方式、补偿机制还不够完善。接下来,高淳将进一步健全生态资产资源经营开发、权益交易、金融支持和保护补偿机制,稳步尝试林权、水权等市场交易模式,加速建立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体系。(来源:人民日报 马原)